海宁日报电子报订报热线 87235130
一家三代军人海宁男子转业回乡创业 日子越过越好
2020年09月16日 17:36:46

一家三代军人海宁男子转业回乡创业 日子越过越好

大潮APP
2020年09月16日 阅读数:
+关注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刘芳璐 


“好男儿加油!”9月12日,周王庙镇胡斗村的杜水达在朋友圈为今年光荣入伍的儿子杜铖彬加油点赞。当天,杜铖彬与海宁其他184名好男儿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43岁的杜水达一家三代军人,杜水达的父亲杜志明,1968年入伍,在安徽当汽修兵,1971年退役。杜水达,1996年入伍,在无锡当消防兵,1999年退役。今年,儿子杜铖彬又成为了一名军人。“好男儿志在保家卫国。现在条件好了,更要让他们在部队锻炼体能,磨砺意志。”杜水达充满期待地说。

20200916_153453_013.jpg

杜水达 中

三年消防兵出警近千次 第一次就拎着煤气瓶跑

杜水达今年43岁,1996年,怀揣着对军人的崇敬,18岁的杜水达参军入伍,成为江苏省无锡市江阴消防中队的一名消防兵。

3个月的常规训练后,他开启了消防战士的生活。“每天不是在救火,就是在训练,毕竟消防员是要逆行的人。”杜水达说,那个时候,他所在的中队仅有30多人,负责整个江阴市的消防任务,每年要出警300次以上。

他还记得第一次执行任务,居民家里厨房着火,杜水达冲进去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煤气罐。他快速作出判断,拎着煤气罐一口气从三楼跑到楼下。“不怕,肯定不会爆炸,我们经过反复训练,对煤气罐爆炸的条件都了解的。”杜水达回忆说,虽然是第一次出警,但不慌,毕竟平时练过很多次,到了火场,就形成自然反应了。

那个时候,消防战士三年才能回一次家。在杜水达第一次回家探亲的前4天,他遇到了消防生涯中最艰难的一场救火——搁浅在长江的一艘轮船舱底着火了。

接到任务时,杜水达和战友们正准备吃晚饭,一收到消息,他们立刻放下饭碗换上装备出警。杜水达作为第一批战士冲在最前面,从晚上6点起就进入舱底灭火,一直战斗到凌晨5点火快灭了,才换下来到甲板上休息。

“船舱里特别热,我全身湿透了,可已经没有力气换衣服,整个人疲累不堪,直接倒在甲板上睡着了。”杜水达说,醒来之后发现感冒咳嗽了,去医院检查诊断是肺炎。

回望当兵的这三年, 杜水达说,很感激这三年一次次艰苦的训练和一次次争分夺秒的战斗,让他积累了经验,也磨砺了意志。“我当兵之前很内向,转业回家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开朗多了。”

“当兵之后,就理解父亲当初的选择,在部队是一段很宝贵的经历。”杜水达说,自己在家里经常会和父亲聊起当兵的岁月,这对儿子也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今年高中毕业后,儿子选择了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

骑三个小时摩托车 拿下了南浔的订单

杜水达部队转业回乡后,放不下消防情结,还在长安当了两年专职消防员。2003年,结婚后的杜水达,想要下海闯一番。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从亲戚处借了12万元,购买了10多台二手机器,聘请了十多个工人,就在自己家开了一家皮装加工厂。

20200916_153453_012.jpg

一开始没有订单,他便坐公交车到杭州、海宁找客户,跑了大半个月,每天都在碰壁,怎么办?

杜水达不想刚刚创业就失败,他听说南浔那边有机会,于是,骑着摩托车,开了三个小时到了南浔,一家家找皮革商户,问是否需要加工。“反正我也不害羞,就上去问他们,活多不多,忙不忙,我这边可以加工。”

问到第三家,老板看到这么个风尘仆仆但是透着一身正气的小伙子,便多聊了几句。“你是怎么来的?”“骑摩托车来的。”“你是不是当过兵?”“嗯,消防兵。”

杜水达回忆当时的场景,至今还觉得很意外,“他没多问,也没有说要来海宁看看,就让我第二天叫车子过去,把辅料拉回去加工。”杜水达说,当时真的欣喜若狂,骑摩托车回海宁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就成了?他想,肯定是军人的气质,给了这位老板信任感。

南浔的单子每年要制作1万件衣服,有了稳定客源,厂子就“活”了,而且这笔大单子连下三年,支撑着厂子熬过最难的初创期。再加上杜水达对质量把控严格,慢慢地赢得了客户口碑,单子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

20200916_153453_011.jpg

到2006年,皮衣外贸销售慢慢萎缩,只能转内贸。“全部重头再来,外贸皮衣的风格、款式与内贸完全不同,客户也要重新挖掘。”杜水达说,很庆幸之前的积累,自己转型很顺利,生意最好的时候,他招聘了40多个工人,还研发了自己的皮衣品牌,皮革城有三个店铺。

今年受疫情影响,单子有所减少,目前,杜水达也在积极应对,他依然坚持做中高端、有特色的皮衣,从线下到线上都在找客户,包括找主播合作。

现在的日子是20年前不敢想的

虽然退伍多年,但杜水达一直觉得,自己依然是军人,以“退伍不褪色”来要求自己。他是胡斗村的乡贤,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平时村里有需要帮忙的,他都会施以援手。去年台风来了,村里有农户的鸡棚倒塌了,他知道了立马就去帮忙。

今年疫情来袭,大年初一那天,杜水达就给村里打电话。“村里现在需要帮忙吗?”杜水达说,村里很多人在外地做生意,要排查返乡人员的信息肯定需要人手支援。

当天下午,村里开始设置卡点,他成了第一位志愿者。“那两个多月基本上就在卡点上守着,有点回到部队生活的感觉。”杜水达开玩笑说,自己喜欢钓鱼,经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都习惯了。

原来,杜水达是资深钓鱼爱好者,现在已经迷上去海宁以外的水库钓鱼和海钓。上半年生意不忙的时候,他一个月要跑两次外地钓鱼,像舟山、象山、千岛湖甚至安徽等地,下半年每个月也要去一次。

“钓鱼特别放松心情。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太多了,已经到了追求享受的阶段了。”杜水达笑着说,以前就是解决温饱,现在还要追求物资和精神上的愉悦。

他还提到,自己小时候,读书就是完成义务教育。现在,他给儿子更多的选择权,公立、私立学校都可以,教育资源各方面都尽力满足。“现在他去当兵,回来之后,肯定要继续读书,我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教育资金,国内外都可以让他选择。”杜水达说,20年前从来都没有想过日子能过成现在这样,真好。

登录一下
猜你喜欢

海宁新闻媒介

大潮APP

海宁发布

海宁日报

大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