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日报电子报订报热线 87235130
悦读·潮文|海宁云龙缘何成为全国蚕桑生产样板?
2024年04月12日 21:55:47

悦读·潮文|海宁云龙缘何成为全国蚕桑生产样板?

海宁新闻网
2024年04月12日

图片


行走在春意渐浓的海宁云龙村

一眼望去

桑田满是新绿

你可知

海宁云龙大队

缘何成为全国蚕桑生产样板


图片

大潮拍客 濮莉勤 摄


浙江是全国蚕桑生产发源地之一,海宁更是将蚕桑生产视为农业支柱产业。上世纪70年代,海宁县钱塘江公社云龙大队在蚕桑生产发展过程中,因蚕茧稳产高产成为全国蚕桑生产的样板和浙江省闻名的蚕桑科研生产基地。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学技术工作先进集体”。


海宁素有“丝绸之府”之称,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栽桑养蚕,故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蚕桑生产是云龙大队农业生产的主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1979年8月,钱塘江公社为发挥云龙大队在蚕桑生产上的优势,向上级提出扩大桑园面积发展蚕桑生产的报告,并得到上级批准。


图片

云龙大队饲养春蚕(摄于20世纪70年代)


为加强蚕桑生产的领导,云龙大队确定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担任大队蚕桑生产专管副书记,全面规划布置蚕桑生产。在蚕桑产业上,大队专门配备蚕桑辅导员,推广科学养蚕,指导蚕桑生产。生产队专设分管蚕桑生产的副队长和培桑专管员,蚕室实行“二长三员”(注:“二长"指蚕业队长、养蚕室室长;“三员”指饲养员、防病防毒员、桑叶管理员。)的岗位责任制,人员一次落实,分批进入养蚕室,实行固定饲养。在养蚕期间的每一龄期,蚕桑生产专管副书记及时召开蚕桑生产工作会议,通报养蚕情况,对养蚕的饲养密度、桑叶供应、防病情况、温度变化、眠期迟早、劳动力调配等提出指导意见;蚕桑辅导员每天到各生产队养蚕室巡视,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给予具体技术指导。


为夺取蚕茧高产,云龙大队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在培桑上下功夫,通过增株、增拳、增条的“三增”方法,改造低产桑园,促进桑叶产量显著增加。至1979年,云龙大队蚕茧产量创高产新纪录,总产量达到118.37吨,比上年增长23.9%;亩桑产茧180千克,总产和亩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居全国第一。12月2日,《浙江日报》第一版刊登《云龙大队蚕茧又创高产新纪录,亩桑产茧三百六十斤,总产增长二成多》的长篇报道,介绍云龙大队蚕茧生产创高产的事迹。同日,《浙江日报》第二版刊登长篇通讯《云龙在腾飞——记蚕茧高产单位海宁县云龙大队》进行宣传报道。12月28日,国务院授予云龙大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的嘉奖令。


图片

云龙大队利用冬季平整桑地(摄于20世纪70年代)


1980年冬,为夺取蚕桑生产持续稳产高产,云龙大队对桑地进行了全面翻垦,进行二次增肥。通过桑地的翻垦和增肥,为云龙大队蚕桑生产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在科学养蚕的过程中,云龙大队通过不断探索蚕茧饲养量,按科学用叶要求,归纳出养蚕布局“五局诀”:“春蚕分批养、夏蚕适当养、早秋合理养、中秋积极养、晚秋看叶养”,把可用的桑叶用到刀刃上。在做好桑园培育的同时,在养蚕上做到严把消毒防病关、收蚁头数关、小蚕基础关、稀放饱食大蚕关、保质保量上蔟关。通过把好“五关”,达到蚕种张产高,蚕茧质量好,保证了云龙大队蚕桑生产持续稳产高产。


图片

云龙大队蚕茧丰收(摄于20世纪70年代)


云龙大队亩产“千斤桑百斤茧”的成绩名扬全国,养蚕经验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当时云龙大队农工副全方位发展,全大队15家村办企业各具特色,从栽桑养蚕、缫丝加工到丝织服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不断有外宾及国内同行到云龙学习参观。云龙大队蚕桑生产持续稳产高产成为全国蚕桑产业的样板,让云龙蚕桑产业闻名全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云龙村凭借悠久的养蚕历史,通过传承与保护,2009年云龙村蚕桑生产民俗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村委会通过收集,整理了一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珍贵资料,形成云龙记忆馆、蚕桑文化园、生态农业体验馆等云龙蚕桑文化。如今,云龙蚕桑文化成为云龙村的珍贵文化遗产,使云龙村的蚕桑文化得到了传承与保护。


作者简介:殷伟琪,供职于海宁市史志研究室。

图片


登录一下
猜你喜欢

海宁新闻媒介

大潮APP

海宁发布

海宁日报

大潮网